【中国沥青网新闻资讯】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山东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方案》。 山东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400公里,通达除长岛外所有县(市、区),“九纵五横一环七连”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推进乳山口跨海大桥、东阿黄河大桥等跨海、跨河桥梁建设;实施“公路+”融合工程,实现普通国省道与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和相关业态的跨界融合。 方案指出,“十三五”后三年是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和扶贫脱贫的攻坚时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三大战略”纵深推进以及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加快实施的关键阶段,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启动阶段,山东交通运输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需求。 方案明确 ◆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400公里,通达除长岛外所有县(市、区),“九纵五横一环七连”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 ◆推进乳山口跨海大桥、东阿黄河大桥等跨海、跨河桥梁建设;实施“公路+”融合工程,实现普通国省道与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和相关业态的跨界融合。 方案内容摘登如下: 规划目标与任务调整方案 (一)调整原则 1、统筹谋划,积极推进 统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强国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等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公路、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积极构建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强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拓展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努力推进形成科学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先行引领和支撑保障。 2、优化存量,控制增量 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加快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完善重点任务,优化核心指标,在资金规模基本不变情况下进行内部优化调整,确定发展规模,优先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重点项目,更好发挥公路水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完成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3、创新融合,开放合作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以智慧化引领交通现代化,推动政策、技术、管理、服务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动交通与产业融合,积极引导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扩大交通多样化有效供给,精准对接运输需求变化。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山东优势,坚持交通“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强国际合作,打造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发的新格局。 (二)规划目标 “十三五”后三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总目标基本不变,同时结合交通强国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进行适当调整,即: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交通强省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治理能力“四个能力”,实现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确保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 (三)调整方案 1、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网络设施布局与结构 ——高速公路 实施战略转移,从注重增量扩张转向增量扩张与存量扩容并重,同步对交通量大的路段实施改扩建,解决主要通道及跨黄河路段拥堵问题。全省以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繁忙路段改造等为重点,推进高速公路省际互联互通;挖掘高速公路景观功能,着力打造一批体验性强、带动性大的高速生态示范公路;将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成货运节点,实现货物集散、运输配载、仓储物流等物流活动。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400公里,通达除长岛外所有县(市、区),“九纵五横一环七连”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 ——普通国省干线 以“畅和公路”为目标,打造高质量的普通国省道网。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路网布局中未建成路段的建设工作;实施等级提升工程,具备条件的国道和重要省道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加强标准较低的省际、市际接头路段改造工作,消除断头路,提升省际通道通行能力;推进乳山口跨海大桥、东阿黄河大桥等跨海、跨河桥梁建设;实施“公路+”融合工程,实现普通国省道与综合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和相关业态的跨界融合。到2020年,普通国省道里程19700公里,通达90%以上的乡镇,市到县一级及以上公路连接率100%。 ——四好农村路 加快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和管理水平,打造农村公路“升级版”,创树山东“新农村幸福路”优质品牌。到2020年底,逐步消除路网中“断头路”“瓶颈路”以及等外路,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4万公里,积极推进自然村通公路建设,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公路,全省农村公路的路网规划中县乡公路比例、三级以上比例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农村公路列养率保持100%;开展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继续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农村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90%;加快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具备条件的300人以上岛屿建有陆岛交通码头,充分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继续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穿城路段改造及安全整治提升、瓶颈路段改造、危桥改造及隧道安全设施提升、改善行车条件的老油路维修及安全设施提升等工程;进一步调动各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积极性,大力加强隐患路段整治、危窄桥改造、渡口改造等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建设改造普通国省道1万公里以上,整治完成6100公里普通国省道隐患路段和2.95万公里农村公路及通客车重要路段隐患。 ——沿海港口 优化沿海港口布局,推进港口资源整合,促进沿海港口错位发展;加快主要港口新港区建设和老港区功能调整,稳步推进矿石、原油、集装箱、LNG(LPG)码头和邮轮码头等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配合临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港口建设;支持沿海港口航道、防波堤、锚地等共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内河航运 加快主航道升级改造,重点建设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航道三级升二级工程、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改造等工程;进一步提高航道通过能力,重点推进台儿庄三线船闸、微山三线船闸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支线航道建设;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工程;加快老港口升级扩能,全力推进新港区开发建设;配合国家开展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及穿黄工程前期研究。 ——综合枢纽 以枢纽机场、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客运站为依托,打造一体化的大型综合客运枢纽,重点建设济青高铁和鲁南高铁等沿线综合客运枢纽项目;以沿海港口、内河港口、空港、铁路枢纽(站)等节点为依托,重点建设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加快推进济南、临沂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综合客运枢纽设区市节点覆盖率达76%,具备条件的客运站点建制村节点覆盖率达100%。 2、发展更加高效、多样、便捷、均等的客运服务 ——道路客运 优化长途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际班线公交化运营;推动综合客运枢纽共享共用,加强其与城市换乘中心、城市客运站间的直达运输服务对接;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发展旅游专线、社区接驳公交、定制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努力推进城市间公交“一卡通用”,推广非现金支付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应用;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建立与传统出租汽车互补发展的新兴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城镇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和公交化运行,创新运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通过“通村村”等移动互联产品开展农村客运服务。到2020年,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比例达80%。 ——水路客运 促进邮轮运输业发展,打造青岛港邮轮母港,争取开展无目的地邮轮航线试点工作;开通潍坊、龙口等港口至辽东半岛客滚航线,不断提高我省港口的客滚服务水平,打造山东客滚运输和山东国际客运服务品牌;依托陆岛交通码头,发展海上“公交”航线,积极推动省内海上旅游发展。 ——运输装备 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运输装备;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舒适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无障碍车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经济高效客运(客滚)船舶。 3、积极促进货运与现代物流发展 ——城乡物流与港口物流 完善集疏运体系,发展公铁、公水、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开展黄三角地区港口大宗干散货和液体散货运输模式专题研究,发展水水转运;继续推进甩挂运输试点; 加快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和中韩陆海联运整车运输建设;积极发展国际物流,推进沿海港口与保税区、自贸区、临港物流园区融合;拓展“无水港”物流功能和“物流联盟”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推动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继续推进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县(市、区)创新发展; 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稳步推进无车承运创新试点,加强试点运行监测,探索建立无车承运交易中心,促进货运物流业“降本增效”。到2020年,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海运通达率达85%。 ——运输装备 引导货运车辆结构向大型化、标准化、专用化、清洁化方向发展;优化海上运力结构,优先发展现代化、专业化运输船舶;继续全面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推进港口大型装卸机械的相关科技创新,推进交通设施建设工程安装设备研发;推广新材料应用,推进载运工具轻量化;发展大型舟桥装备,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到2020年,重型营运货车占比达50%。 4、提高设施维护管理水平 ——公路养护 建立国省道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突出预防性养护和日常养护;树立全寿命周期和预防性养护理念,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加大超期服役老油路改造力度;进一步推进养护工作的机械化;加大公路养护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和推广应用;继续推动大中修养护工程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港航养护 严格落实各项养护制度和有关规定,提高港口和航道等基础设施养护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内河通航建筑物和内河航道例行养护,保障京杭运河主航道畅通,确保航道养护水平满足规范要求;京杭运河主航道及地区性重要航道实行一类维护,一般航道实行二类维护。 5、加强“平安交通”保障能力建设 ——安全监管能力 进一步健全制度、标准、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积极推进普通国省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大交通量等重点路段以及长大桥隧、大型互通立交、城市出入口等重要节点设置监控设施,提高公路网信息采集能力;以客运、危险品运输、港口危险品罐区为重点,深化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到2020年,营运车辆较大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下降率(与2015年相比)、百万吨港口吞吐量死亡人数下降率(与2015年相比)均为0。 ——应急反应能力 建设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应用系统等工程;建立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急防控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专兼职队伍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 ——船检与海事 严格执行船舶检验法规,提高船舶检验质量;加强船载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的推广应用,提升海事监管水平。 ——军民融合 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要素在军地之间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完善交通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交通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6、提升科技创新与“智慧交通”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发挥交通运输部门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成果转化与新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含量;建立全省交通智库,成立山东省交通运输专家委员会和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升标准化水平。 ——“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计划 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推动智慧公路、智慧运输、智慧港口、智慧城市交通等应用,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种出行方式信息服务对接和一站式服务;加强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构建全省统一的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和省市两级数据中心体系。 ——行业管理信息化 继续推进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危险品运输跨区域协同监管平台和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强化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路网运行监测,建设重点港口、码头、客货运输船舶监管平台;建立联动执法和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异地执法信息互联互认和业务联动;探索物流运输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务示范应用,为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鼓励社会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开展物流大数据应用与信息增值服务;围绕行业发展目标任务,推进全省交通运输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打造综合交通一站式对外应用与服务窗口。 ——社会服务信息化 大力推动全省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推动12328服务监督电话系统联网运行;积极推进全国ETC联网运行服务,推动客车ETC车道普及和货车ETC车道改造,探索多样化电子支付方式;拓展融合公交卡和高速公路ETC通行卡等金融功能,拓展公路水路客运功能,推动线上和线下双向配合,助力旅游包车、旅游票务等旅游业务查询一体化服务实现。到2020年,高速公路ETC车道覆盖率达97%,内河主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90%。 ——标准化体系建设 加强标准化研究,推进综合交通运输标准的制定,强化各种运输方式标准协调衔接;推进公路工程、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完善,研究健全危险货物运输、冷链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等专业标准体系。 7、推进“绿色交通”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交通省创建 推动“车、船、路、港”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创建绿色交通城市、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等典型示范工作,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探索实践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发展之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绿色交通的宣传,将绿色交通相关知识纳入交通运输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新亮点 着力建设1-2条绿色循环低碳示范公路,青岛、日照、烟台港建成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将京杭运河航道打造为低碳内河水运通道,建成布局合理的LNG加气站网络;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普通国省道沿线充电站(桩)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城际快充网络。 ——交通能源结构调整优化 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加大LNG燃料动力船舶推广力度;加快淘汰超标排放交通运输装备;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完善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规范标准和碳排放统计与监测考核体系,促进形成绿色交通运输市场机制。 8、加强行业改革与治理能力建设 ——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普通公路、内河航道等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PPP模式试点;深化公路、航道管理体制和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交通公共服务管理改革;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社会征信体系。 ——依法行政水平 提请省人大、省政府制订或修订出台一批交通运输发展和管理的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修订部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公开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加强执法机构法定化,推进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增强网站在线办事服务能力。 ——人才队伍素质 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加强重点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加强交通职业教育,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全面发展复合型人才。 ——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 强化廉政教育,推进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创新;深入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核心价值观践行工程、文明服务提升工程、作风建设品牌塑造工程、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和先进典型培树工程“六大工程”,推动文明行业创建工作落实落地;继续推进各种创建活动,努力打造山东交通服务品牌;注重发挥网络媒体宣传渠道作用,继续抓好行业重大题材、重大典型的深度报道,了解社情民意,传递交通运输部门声音。 实施政策 (一)强化政策引导 积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政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益性交通设施与运输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土地、投资、补贴等组合政策支撑保障,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强化各类标准衔接,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的构建。 (二)加强规划协调 做好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产业布局、其他运输方式发展规划的衔接,以及公路、水运等专项规划对本规划的衔接落实;做好跨地区、跨部门交通运输重大工程项目的统筹协调,加强与发改、国土、环保、住建、水利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协调推进。 (三)探索体制机制改革 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总结发展经验,研究探索符合行业发展实际,有利于释放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四)创新投融资模式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与发改、财政部门的协调力度,在稳定现有资金来源、统筹使用各项渠道资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及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广泛吸收社会资本,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交通投融资体制;加强政策研究,深挖政策潜能,积极推进交通用地的商业运营,盘活存量资产,不断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同时,规范交通建养资金预算及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强化分工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的执行力与约束力,落实相关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细化落实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统筹做好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进度安排。 |